
在《最後的火車站》這首歌中,有兩句歌詞是這樣唱的:「紅紅夕陽雖然好,可惜近黃昏」,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認為,這兩句歌詞,正好可用來形容當前的房市現況。
在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主持、最新一集的《數字台灣》節目中,邀請到顏炳立與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兩位來賓,兩人分別針對2025年的房地產市場與台股市場進行深入剖析。
「2024年,我定調就是一個炒房的市場。蛋黃區的房價聞風不動、蛋白區房子炒到蛋黃區的價格、蛋白區內的蛋殼區又炒到蛋白區的價格,就連蛋殼上面的雞屎也賣到蛋白區的價格。」顏炳立也用快時尚知名品牌UNIQLO來比喻,3年前買1件上衣如果要1千元,3年後同樣的價錢只能買到內褲。
房價推高讓政府決心打龍成蛇 顏炳立:房市進入「最後的火車站」
他認為,這種房價不斷推高的現象,並非市場需求自然推動,而是政府政策、低利環境與資金氾濫共同催生的結果,「市場的主導權,從來不在投資客手中,而是在政府手上」。
顏炳立分析,當政府決定要「打龍成蛇」,將不合理的漲勢打回現實時,市場就會立刻出現轉折,在2024年9月政策調整後,已可明顯看到交易量縮、買氣驟降,價格開始進入修正期的情況。
許多人關心,2025年房價是否會大幅修正?「10%、20%的跌幅?一點機會都沒有!」他認為,市場價格的修正並不是一場崩跌,而是回歸理性。
以一間2021年預售時成交價為1000萬元的房子為例,若經過3年房價漲幅達50%,來到1500萬,那麼這當中有200萬是「超額暴利」,這部分在市場回歸正常後,可能適度收斂,但不代表房價會崩跌到成本價以下。
「過去3年,房價每年漲15%至20%,這是異常的;但如果每年漲5%,這就是市場的正常波動。」顏炳立判斷,房市將進入「蛇年模式」,意味著不再瘋漲,而是量縮、價格溫和修正。
住宅市場進入冷靜,2025年投資往哪去?顏炳立:商用不動產
不過,他也認為,儘管住宅市場進入冷靜期,但不代表所有房地產類別都沒有機會,「2025年最值得關注的,反而是商用不動產」,因為有許多企業正在尋找適合的辦公空間,而新商辦租金已開始回升,例如,台北市部分高端商辦租金已突破4000元/坪,顯示企業對於優質辦公空間的需求仍然強勁。
「你用3億買住宅,不如用3億買商辦,租金回報率更高。」顏炳立分析,在利率仍處於高檔、投資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,資金開始尋找穩定收益的標的,商用不動產因此成為下一個關鍵戰場。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|